LPR持稳背后:银行净息差承压,年内或仍有下调空间
元描述: 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在8月持稳,但分析人士认为,年内仍有下调空间,主要原因是银行净息差承压,但政策利率仍有降准降息空间,LPR或会单独下调。
引言: 8月20日,LPR报价出炉,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维持不变。尽管市场早有预期,但这一消息依然引发了广泛关注。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LPR持稳?未来LPR会如何走?本文将深入分析LPR持稳背后的原因,并探讨未来LPR的走势。
LPR持稳的深层原因
LPR由MLF操作利率和报价加点共同决定。随着MLF逐渐淡出政策利率角色,LPR报价参考短期政策利率调整的模式进一步确立。7月22日,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0个基点至1.70%。当日,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同步下调,LPR跟随逆回购利率调整的模式逐渐确立。
然而,8月LPR报价出炉前,短期政策利率并未变动。因此,LPR持稳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银行净息差承压,LPR下调阻力较大
除了短期政策利率变动之外,银行净息差的压力也是LPR持稳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截至二季度末,商业银行净息差已压缩至1.54%。由于银行净息差收窄,商业银行缺乏主动调降LPR报价的动力。
市场资金利率触底回升,LPR短期下调空间有限
近期市场资金利率触底回升,市场化负债成本相对上行,也削弱了LPR短期继续下调的空间。
LPR年内仍有下调空间
尽管LPR短期内可能不会出现大幅下调,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年内LPR仍有下调空间。
政策支持下,LPR下调空间依然存在
央行行长潘功胜日前表示,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,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,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。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、转型升级、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,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。
《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也提及,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,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,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,促进金融机构持续提升自主定价能力,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。
降准降息空间依然存在,LPR或会单独下调
在7月央行打出降息“组合拳”后,为配合后续政府债券发行,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,以及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,货币政策还将保持灵活性,降准降息都有空间,各类增量政策储备都在政策工具箱内。未来在提高LPR报价质量过程中,也不排除政策利率保持不变,LPR单独下调的可能性。
社融信贷增速持续偏弱,LPR下行空间依然存在
考虑到今年以来社融信贷增速持续偏弱,年内LPR或仍有下行空间。
促内需和提升报价质量,LPR下调空间依然存在
在促内需及提升报价质量等多重考量下,年内LPR报价仍存下调可能。当前稳增长已成为政策主要目标,后续经济修复效果若不及预期,仍需通过调降政策利率及LPR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,促进内需修复。
此外,严禁“手工补息”监管持续和存款挂牌利率启动新一轮下调,使得银行负债成本总体继续改善,也将为LPR再次下调创造空间。
LPR未来走势:稳中求降
总而言之,LPR短期内或将持稳,但年内下调空间依然存在。未来LPR的走势将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,包括短期政策利率、银行净息差以及经济增长状况等。
常见问题解答
Q1: 什么是LPR?
A1: LPR,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,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对资金成本和风险的评估,自主报出的贷款利率。
Q2: LPR与MLF有什么关系?
A2: MLF,即中期借贷便利,是央行向银行提供中期资金的工具。LPR的报价参考了MLF操作利率。
Q3: 为什么银行净息差会承压?
A3: 由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,银行的负债成本上升,而贷款利率受到监管和市场竞争的限制,导致银行的净息差收窄。
Q4: LPR下调对企业和居民有什么影响?
A4: LPR下调会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,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,促进经济增长。
Q5: 未来LPR会如何走?
A5: 未来LPR的走势将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,包括短期政策利率、银行净息差以及经济增长状况等。
Q6: LPR的下调对股市有什么影响?
A6: LPR下调通常被视为利好消息,因为这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有利于企业盈利增长,从而推动股市上涨。
结论
LPR持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短期内LPR下调的可能性较小。但年内LPR仍有下调空间,主要原因是政策利率依然有降准降息空间,以及银行负债成本持续下降,为LPR再次下调创造了条件。未来LPR的走势将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,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向和经济数据。
